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汽车构造》课程标准.docx
文件大小:40.76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4-14
总字数:约2.9千字
文档摘要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构造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汽车相关专业

【授课单位】 【总学时】72(理论40+实践32)

【编写执笔人】 【编写日期】

一、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汽车相关专业的必修核心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课程。为学习后续课程和正确地使用、维护、维修、评估汽车等技术技能工作奠定基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汽车总体构造的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的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检测水平。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冷却系统和润滑系统、点火系统和启动系统、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汽车车身、汽车电气系统的整体功能、详细构造、工作原理等内容,以及汽车新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素养;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汽车行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

1.2课程设计思路

《汽车构造》的课程设计思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汽车总体构造的专业知识,以及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检测技能,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立足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预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设计项目的过程中发展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

2.1知识目标

(1)理解现代汽车的典型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掌握汽车发动机各机构、系统的组成构造原理;

(3)掌握汽车底盘各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4)熟悉汽车维护和修理的基本理论;

(5)掌握常用汽车维护、修理工具和设备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2.2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正确使用和维护汽车的方法;

(2)能对汽车主要零部件进行结构拆装分析;

(3)掌握现代汽车所使用各部件特点及区别各个不同类型和功用;

(4)能够分析汽车各个部位的工作过程及作用;

(5)自主学习汽车新技术的能力;

(6)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的质量意识。

2.3素质目标

(1)具有小组团队合作和协助能力;

(2)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3)具有尊重他人、交流协商、承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能力;

(4)具有一定生产组织能力,劳动观念、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等自我管理和发展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本课程包含绪论、发动机的基础知识、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冷却系统和润滑系统、点火系统和启动系统、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汽车车身、汽车电气系统、新能源汽车构造15个部分,其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如表1所示。

表1《汽车构造》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表

项目

教学内容

总学时

学时分配

讲授

实验

绪论

2

2

1

发动机基础知识

4

2

2

2

曲柄连杆机构

4

2

2

3

配气机构

4

2

2

4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6

4

2

5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4

2

2

6

冷却系统和润滑系统

4

2

2

7

点火系统和启动系统

4

2

2

8

传动系统

10

6

4

9

行驶系统

6

4

2

10

转向系统

4

2

2

11

制动系统

4

2

2

12

汽车车身

4

2

2

13

汽车电气系统

4

2

2

14

新能源汽车构造

4

2

2

机动

4

2

2

合计

72

40

32

四、课程实施

4.1教学条件

我校十分注重建设和完善专业教学设施,如多媒体教室、实操间、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数据库等。

同时,我校有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可以为专业教学出谋划策。

4.2教学方法建议

本课程遵循“教师引导,学生为主”的原则,采用讲解、多媒体演示、场景模拟法、讨论、翻转课堂等多种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更多知识应用的机会。

讲解法:主要用于讲授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的基础知识、行业岗位知识等理论性较强的知识。

多媒体演示法:在讲解过程中,借助音频、视频、图片等直观手段来呈现教学内容,在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不断提高其知识储备能力和综合文化素质。

场景模拟法:针对所教内容布置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情景化的模拟训练来提升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

讨论法:根据知识点,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主题讨论,使其在讨论中逐步提升交际能力、思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翻转课堂法: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课上对自己学到的知识点进行分享和讲解,并对其讲解进行补充和评价,不断完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