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新中考 语文适应性考试模拟 辽宁卷02(答案与解释)2025年新中考模拟(新中考统编版).docx
文件大小:225.43 KB
总页数:19 页
更新时间:2025-04-15
总字数:约2.26万字
文档摘要

PAGE18/NUMPAGES18

2025年省中考统考语文适应性考试模拟卷(辽宁专用)

第二模拟(解析版)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姓名

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本题2分)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由衷zhōng??镌刻juàn??序慕mù??不攻自破gōng

B.慰勉wèi??宣昂xuān??琐屑xuè??和颜悦色yuè

C.格调diào??筵席yán??斟酌zhuó??旁逸斜出yì

D.寻觅mì??摄取niè??繁殖fán??精世奇才jīng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镌刻juàn——juān,序慕——序幕;

B.宣昂——轩昂,琐屑xuè——xiè;

D.摄取niè——shè,精世奇才——经世奇才;

故选C。

2.(本题2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人工智能(AI)已逐渐_________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人脸识别技术作为AI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正_________应用于安全监控、金融支付、身份验证等多个领域。_________,人脸识别技术的高度精确性,使隐私泄露的风险概率大大增强,一旦数据被泄露或滥用,后果_________。因此,规范AI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势在必行。

A.浸透??普及??可是??不堪设想 B.浸透??广泛??但是??不可思议

C.渗透??广泛??但是??不堪设想 D.渗透??普及??可是??不可思议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第一空:“浸透”意思是泡在液体里以致湿透,比喻饱含(某种思想感情等);“渗透”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多用于抽象事物)。这里说人工智能逐渐进入生活各方面,用“渗透”更合适;

第二空:“普及”意思是普遍推广,使大众化;“广泛”表示方面广,范围大,普遍。此处说人脸识别技术在多个领域应用,“广泛”更能体现其应用范围的广,“普及”更侧重于推广让大众都使用,这里强调应用范围广,用“广泛”恰当;

第三空:“可是”和“但是”都表示转折,但“但是”的转折语气更强烈一些。结合语境,前面说人脸识别技术广泛应用,后面说存在隐私和泄露风险,这里用“但是”更能突出这种转折关系,强调后面风险问题的严重性;

第四空:“不堪设想”意思是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这里说数据被泄露或滥用后的后果,用“不堪设想”更能体现后果的严重性和危险性;

故选C。

3.(本题2分)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强调科学家要静心笃志、心无旁骛,力戒浮躁,甘坐“冷板凳”。②科学家是隐姓埋名的英雄,肩负着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③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态度,不为眼前利益所迷惑,而为长期积累而沉淀,戒浮戒躁、不慕虚荣、不计名利,静水流深、专注定力,力争在科研关键领域深耕,在科研终身探索中成就一番事业。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加强科学家精神,为推动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

A.句①中“淡泊名利”“奉献精神”和“静心笃志”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完全相同。

B.句②中“科学家是隐姓埋名的英雄,肩负着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的主干是“英雄肩负重任”。

C.句③用“不为……,而为……”连接的前后两个分句,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D.句④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将句子中的词语“加强”换成“发挥”一词。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运用能力。

A.“淡泊名利”是动宾短语,“奉献精神”是偏正短语,“静心笃志”是并列短语,结构类型不同;

B.主干是“科学家是英雄”,“肩负着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是对“科学家”的补充说明,作后置定语,用来修饰“科学家”;

D.语病是“加强”与“精神”搭配不当,应将“加强”改为“弘扬”;

故选C。

(本题5分)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1)(本题2分)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铁生,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等,我们学过他的《秋天的怀念》。

B.“社稷”中的“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就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C.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回忆了许多童年往事,如纯朴善良的长妈妈为他买《山海经》,双喜等朋友带他坐船去赵庄看戏。

D.《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是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根据其采访和考察陕北根据地的第一手资料,创作完成的纪实作品。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