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讲述家乡故事第4课家乡处处是景色》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泰山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讲述家乡故事第4课家乡处处是景色》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泰山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
1.认识家乡:通过收集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
2.图片处理:学习使用图片处理软件对收集到的图片进行美化、调整大小等操作。
3.视频剪辑:了解视频剪辑的基本知识,学习使用视频剪辑软件制作家乡风光视频。
4.创作展示:将收集到的资料和制作的作品进行整合,创作出一段家乡风光展示视频。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家乡文化信息。
2.增强学生的计算思维,通过图片处理和视频剪辑技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造性表达和分享。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家乡风光的数字化呈现,感受家乡的美,增强文化自信。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能够熟练使用电脑和基本软件。在知识层面,学生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性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但在图片处理和视频剪辑方面的技能相对较弱,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提升。素质方面,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有待加强。
行为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心等问题,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在课堂上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掌握。此外,学生的家庭环境对信息技术资源的获取和使用也存在差异,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对课程学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层面:学生需要通过课程学习,提升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以及信息收集、整理的能力。
2.能力层面: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提高图片处理和视频剪辑的技能,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3.素质层面:课程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有助于全面发展。
4.行为习惯: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信息素养。
总体而言,五年级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数码相机、摄像机。
2.课程平台:泰山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教材配套电子资源平台。
3.信息化资源:家乡风光图片库、视频素材库、图片处理软件教程、视频剪辑软件教程。
4.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操作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出示家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自己对家乡的印象和故事。
2.学生分享家乡的故事,老师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将家乡的景色和故事用信息技术的方式呈现。
二、新课导入
1.老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家乡处处是景色》,并简要说明学习目的和内容。
2.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认识家乡
1.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收集家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
-老师总结并演示如何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收集家乡资料。
2.学生分组收集家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老师巡回指导。
四、图片处理
1.老师讲解图片处理的基本操作,如调整大小、裁剪、添加滤镜等。
-学生跟随老师操作,掌握图片处理的基本技能。
2.学生使用图片处理软件对收集到的图片进行美化,老师巡回指导。
五、视频剪辑
1.老师讲解视频剪辑的基本知识,如剪辑技巧、添加背景音乐等。
-学生跟随老师操作,了解视频剪辑的基本流程。
2.学生分组合作,利用视频剪辑软件制作家乡风光视频,老师巡回指导。
六、创作展示
1.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和制作的作品进行整合,创作出一段家乡风光展示视频。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图片和视频进行有机结合,突出家乡特色。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提出意见和建议,老师点评并总结。
七、课堂小结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图片处理和视频剪辑的技巧。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老师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技能。
八、作业布置
1.学生回家后,继续收集家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学生利用所学技能,制作一段家乡风光展示视频,下节课进行展示。
九、板书设计
1.课题:《家乡处处是景色》
2.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
-能力目标:掌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