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获取视频方法多(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7课获取视频方法多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五年级(2)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6日星期四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能力。学生将通过学习多种获取视频的方法,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培养对数字资源的敏感度和批判性思维。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合作与交流意识,为未来的数字化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五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互联网使用知识,包括鼠标和键盘的使用、网页浏览、简单的文字处理等。他们对数字设备和互联网有一定的熟悉度,但具体到视频获取的方法,可能还停留在基础的下载和在线观看阶段。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较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强,能够较快地掌握新技能。在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动手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新知识;而另一些学生则可能更偏向于理论学习和独立思考。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学习获取视频的方法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一是对于不同视频网站和下载工具的使用规则不熟悉,可能导致操作失误;二是对于视频格式和编码的理解不足,可能会影响视频的播放效果;三是网络安全意识的缺乏,可能导致在下载过程中遇到病毒或恶意软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
-课程平台:学校信息平台、班级学习群
-信息化资源:在线视频网站、视频下载工具介绍文档、网络安全小贴士
-教学手段:演示操作、小组合作学习、任务驱动教学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
-通过展示一些有趣且与视频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信息的获取方式。
-提问:“你们平时是如何获取视频的呢?有没有遇到过一些问题?”
回顾旧知:
-回顾学生已掌握的互联网基本操作,如网页浏览、文件下载等。
-提问:“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哪些与网络相关的操作?”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
-详细讲解获取视频的常用方法,包括直接观看、下载、在线剪辑等。
-解释不同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举例说明:
-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如何使用在线视频网站和下载工具。
-展示下载和播放不同格式视频的示例。
互动探究: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获取视频的方法进行实践。
-小组成员讨论并分享他们的发现,教师巡视指导。
3.巩固练习(约25分钟)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种方法获取视频,并尝试播放和分享。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师指导:
-教师针对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和解答。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4.拓展延伸(约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获取的视频资源进行学习和创作。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获取视频资源有哪些用途?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资源?”
5.总结与反思(约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获取视频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6.布置作业(约5分钟)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作业:
1.选择一种获取视频的方法,制作一个简单的视频介绍。
2.收集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视频资源,分享给其他同学。
3.思考如何在使用视频资源时保护自己的网络安全。
7.教学评价(约5分钟)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和反馈。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网络视频制作入门指南》:介绍视频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适合学生了解视频制作的基础知识。
-《网络安全知识普及》:讲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避免网络风险,与视频获取和分享相关。
-《数字素养与信息伦理》:探讨数字时代的信息伦理问题,包括版权意识、信息真实性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行为观念。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视频获取工具,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并撰写一份使用心得。
-引导学生关注各类视频网站,了解不同网站的特色和资源,例如教育视频、纪录片、科普知识等。
-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收集和整理自己感兴趣的专题视频,制作成小型的视频集,与他人分享。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