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合同前要问的三个问题及法务人员的火眼金睛
1.审核合同前要问的三个问题
1.1厘清合同的商业目的
1.1.1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
供应合同确保生产线按时获原材料,满足市场需求。
服务合同提供高质量技术支持,增强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1.1.2背后推动因素
竞争激烈市场中,合同稳固与供应商或客户关系,保持市场地位。
法律法规严格环境下,合同确保业务合规,避免法律风险。
1.1.3对业务战略和目标的影响
新供应商合同开拓新市场或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合同需与长期发展规划相符,促进业务增长和利润提升。
1.2梳理交易进展
1.2.1前期谈判和交易条款
供应合同涉及价格、交货时间、质量标准谈判,需准确反映在合同中。
确保谈判协议清晰体现在合同条款,避免后续纠纷。
1.2.2交易阶段对业务运营和风险管理的影响
交易进展不如预期,需调整业务策略或风险管理措施。
关注潜在风险,确保交易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
1.2.3交易进展的合规性
确保交易进展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流程。
避免因交易进展不合规导致的法律风险和内部管理问题。
1.3确定谈判地位
1.3.1实力对比与议价地位
作为市场主要买家或供应商,拥有更强议价能力和谈判地位。
利用自身优势影响交易条款制定和达成。
1.3.2风险和挑战应对
处于弱势地位,需采取更多风险管理措施保护利益。
评估风险,制定应对策略,确保利益不受损害。
1.3.3长期利益和战略目标
追求长期合作和共赢,采取灵活务实谈判策略。
确保交易符合长期利益,促进可持续发展合作关系。
2.审核合同中容易出现的失误
2.1合同主体问题
2.1.1主体资格不合法
未审查对方营业执照,与无经营资质主体签约,致合同无效。
未核实对方代理人身份及授权范围,致合同效力存疑。
2.1.2主体信息不准确
合同中主体名称、地址等信息错误,影响法律文书送达。
未及时更新对方主体信息变更,致合同履行及维权困难。
2.1.3主体信用风险
未对对方信用状况进行调查,与信用不良主体签约,致收款困难。
未关注对方财务状况及经营风险,致合同履行风险增加。
2.2合同条款问题
2.2.1条款不明确
关键条款如付款条件、交货时间、质量标准等表述模糊,易引发争议。
条款用词含糊,存在多种解释,致双方理解不一致。
2.2.2条款缺失
缺少违约责任条款,致违约行为无约束。
缺少争议解决条款,致纠纷解决无依据。
2.2.3条款不合理
权利义务分配不均衡,致一方利益受损。
违约责任设置过高或过低,致合同履行失衡。
2.3合同流程问题
2.3.1审核流程不规范
未建立完善的合同审核流程,致审核不全面。
审核流程中各部门职责不明确,致审核效率低下。
2.3.2履行监控不到位
未建立合同履行监控机制,致合同履行风险无法及时发现。
未对合同履行过程进行跟踪记录,致纠纷发生时无证据。
2.3.3归档管理不完善
合同归档不及时,致合同丢失或难以查找。
合同归档资料不完整,致后续查阅及维权困难。
3.法务从业人员所需的火眼金睛
3.1专业素养
3.1.1熟悉法律法规
熟知各类法律法规,准确判断合同合法性。
关注法律法规变化,及时更新合同审核要点。
3.1.2掌握行业规则
了解行业惯例及交易习惯,准确把握合同审核重点。
熟悉行业风险点,提前预判合同潜在风险。
3.1.3精通合同条款
深入理解合同条款含义,精准识别风险条款。
熟练运用法律知识,提出合理修改建议。
3.2风险意识
3.2.1敏锐洞察风险
从合同条款中敏锐察觉潜在风险,提前预警。
结合业务实际,全面评估风险影响。
3.2.2有效评估风险
对风险进行量化分析,确定风险等级。
根据风险等级,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
3.2.3持续跟踪风险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持续关注风险变化。
及时调整风险防控措施,确保风险可控。
3.3沟通协调能力
3.3.1与业务部门沟通
与业务部门充分沟通,了解合同背景及需求。
向业务部门解释法律风险,提出合理建议。
3.3.2与外部机构协调
与外部律师、专家等协调,获取专业意见。
与对方法务沟通,协调合同修改事宜。
3.3.3与内部团队协作
与公司内部其他法务人员协作,共同审核复杂合同。
与财务、技术等部门协作,确保合同审核全面性。
4.老法务对新人的经验教导
4.1法务的身份与定位
4.1.1从企业角度提供法律支持
法务需从企业经营管理角度出发,提供专业法律支持和决策建议。
例如,法务在处理避税问题时,需结合企业实际,评估风险并提出建议。
4.1.2管理层信任的重要性
管理层对法务的信任是法务价值的体现,影响其在企业中的效用。
法务应通过专业能力和可靠表现,赢得管理层的信任。
4.1.3法务的能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