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2)教学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文件大小:20.17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4-17
总字数:约4.4千字
文档摘要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2)教学教学实录新人教版必修2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2)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一年级

3.授课时间:2024年9月20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通过分析大众传媒变迁的历史资料,使学生能够运用历史证据进行推理和判断。

2.增强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大众传媒在近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变迁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

3.提升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鼓励学生对大众传媒的变迁进行批判性思考,认识其对社会观念和价值观的影响。

4.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认识到大众传媒在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之前,已经对大众传媒有了一定的了解,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等基本形式。他们可能对一些知名媒体及其影响力有所认识,但对于大众传媒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变迁及其深远影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高中一年级学生对社会生活变迁充满好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较强的探究欲望。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来吸收新知识。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视觉和听觉材料来学习,如观看历史纪录片或听讲座;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更喜欢通过文本阅读和讨论来深入理解历史。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理解大众传媒变迁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时可能会遇到困难,特别是在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媒体的特点和影响时。此外,对于一些历史事件的背景和语境,学生可能缺乏足够的背景知识,导致理解上的偏差。此外,学生在进行批判性思考时,可能难以将个人观点与历史事实相结合,需要在教学中引导他们进行有效的思辨和论证。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教材,特别是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的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2)”。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如不同历史时期报纸、杂志封面,以及图表展示媒体发展历程,视频资料包括经典新闻报道和媒体变迁纪录片。

3.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以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讲台上准备投影仪和屏幕,以便展示多媒体资源。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展示一张20世纪初的报纸或杂志封面,提问学生:“你们能从这张图片中看出什么?它是如何影响人们的阅读习惯和信息的获取方式的?”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上一节课中关于大众传媒变迁的基础知识,如报纸的起源和发展。

2.新课呈现(约25分钟)

-讲解新知:

a.详细讲解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大众传媒的变迁,包括广播、电影、报纸等的发展情况。

b.分析这一时期大众传媒的特点,如政治宣传的强化、文化生活的丰富等。

-举例说明:

a.以“延安广播电台”为例,介绍广播在革命时期的作用。

b.通过电影《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等作品,展示电影在传播革命文化和价值观中的作用。

-互动探究:

a.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大众传媒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功能。

b.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

a.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大众传媒变迁的小论文。

b.学生制作一份关于大众传媒变迁的PPT,展示给全班同学。

-教师指导:

a.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在写作和制作PPT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b.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4.总结与拓展(约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大众传媒在近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拓展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当前新媒体时代大众传媒的变迁,以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5.作业布置

-完成本节课的小论文。

-收集并整理当前新媒体时代大众传媒的变迁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3.结合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大众传媒变迁的社会意义。

4.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关注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准确掌握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中大众传媒变迁的历史脉络,了解报纸、广播、电影等媒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和作用。他们能够识别不同历史时期媒体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