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昌黎县粉丝产业园总体规划.doc
文件大小:136.19 KB
总页数:18 页
更新时间:2025-04-17
总字数:约1.1万字
文档摘要

昌黎县粉丝加工产业园总体规划(2014—2030)文本

PAGEII

PAGE30

《昌黎县粉丝产业园总体规划(2012-2030)》

主要内容简介

目录

TOC\o1-3\h\z\u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园区发展目标与策略 3

第三章总体布局规划 5

第四章市政工程规划 7

第五章综合防灾规划 11

第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13

第七章规划实施 14

第八章附则 16

第一章总则

第1条编制目的

为响应和实施“京津冀一体化”战略,贯彻落实《中共昌黎县委关于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全会精神,实施“四区五园驱动、三城六业崛起”经济发展战略的决议》精神,特编制《昌黎县粉丝加工产业园总体规划(2014—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昌黎县粉丝加工产业园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定文件,规划区内一切规划建设活动必须遵守。

第3条文本中黑体带下划线部分为规划强制性内容,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变更,确需变更调整,县人民政府必须组织论证并经审查批准。调整后的规划,必须按法定程序重新审批。

第4条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1998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1998年)

6、《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9年)

7、《河北省土地管理条例》

(二)技术标准、技术规范

1、《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4、《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5、《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6、《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

7、《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

8、《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等技术标准、技术规范

(三)资料

1、《昌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昌黎县城乡总体规划(2011—2030)》

3、《昌黎县水系统规划(2016—2030)》

4、《安山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

5、《龙家店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

6、《昌黎统计年鉴》(2010-2014年)

7、龙家店、安山镇政府提供的镇区地形图以及相关基础资料

8、昌黎县人民政府对本次规划的建议和要求

等规划、文件资料

第5条规划期限、范围

1、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4年~2030年

近期:2014年~2020年;

远期:2020年~2030年。

2、规划区范围

规划区范围约为2.44平方公里,分南、北两区:北区位于国道G205以北,南至国道G205,北至李埝坨村,分属安山、龙家店两镇;南区位于京秦铁路以南,北靠京秦铁路,南至贾河北岸,均属安山镇。

第6条规划原则

1、生态优先,科学发展

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指导,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贯穿于开发区建设之中。改变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形成新型的生态产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市场引领,创新驱动

在国家食品工业总体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的指导下,以体制创新、管理创新为动力,立足于国内资源,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

3、树立目标,发挥优势

充分发挥粉丝园产业资源优势及区位、土地等基础设施优势,以发展粉丝加工、农产品物流、淀粉生产等为主要产业链,构成粉丝食品生产与进出口贸易并重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4、强化管理,注重效率

调动发挥多方面积极性,建立高效的运作机制和机构,以一流的基础设施、智能化专业服务和完善的物流营运为依托,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形成粉丝食品加工、物流运输、环境保护与管理服务一体化管理体系。

第二章园区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7条总体定位

秦皇岛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

昌黎县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

立足粉丝加工传统产业优势,构建产业链完整、分工明确、配套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产业优势明显的农产品加工和产品集散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第8条发展目标

中国粉丝第一园——

依托基地良好的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粉丝加工产业,在现有“出口量全省第一,全国第三”的基础上继续提升,使其成为全国粉丝加工市场的风向标。

第9条规划理念

坚持“产城一体,以产带城,以城促产;生态优先,科学发展,绿色园区和谐发展”的规划理念:

1、循环经济,共生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