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资料-辩论
南海问题:
南海:
南海,也称南中国海,是世界第三大海,所属的
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等4个群岛,统称为南
海诸岛。南海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北靠中
国华南沿海大陆,东临菲律宾,西濒越南和马来
半岛,南连马来西亚和文莱。南海海域总面积约
360万平方公里,域内包括海上通道、岛屿、海
峡水域。南海地区北有台湾海峡,西南有马六甲
海峡,连接西北太平洋和印度洋,形成具有重要
战略意义的海上要道。
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尤其是油气资源
储量巨大。冷战时期,东南亚是美国和苏联争霸
的重要目标之一,南海地区一度成为冷战的前沿
阵地。冷战结束后,周边国家不顾南海诸岛自古
就是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抢占岛礁,开采油气。
美国、日本、印度等国乘机挑拨离间,使这一地
区矛盾冲突加剧。研究南海周边安全形势,把握
斗争策略,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迫切。
南海问题的现状
1.南海资源
20世纪60年代之前,中国在南海的主权权益基
本未受到严重挑战。20世纪60年代末,联合国
组织了一次从黄海到南海的科考活动。一位美国
科学家对东海和南海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石
油、天然气资源惊叹不已,惊呼这一海域为“第
二个海湾”。最新油气勘探显示,南海海域有24
个含油气盆地,估计油气储量约420亿吨。其中,
中国断续线内的石油储量约295亿吨,天然气
10万亿立方米。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是名
副其实的聚宝盆,不仅物产丰富,岛屿众多,而
且有可观的海底矿藏。其中,磷矿的储量就达
25万多吨,超过了世界著名磷矿产地智利、秘
鲁和整个非洲的总和。美国能源部情报局2008
年援引中国的研究结果说,南中国海可能拥有
2130亿桶的石油储备,相当于沙特石油储备的
80%。
2.南海地理条件
南海航运条件好,适宜大型舰船活动。东沙、西
沙、中沙和南沙群岛,是南海上的重要立足点,
可有效监控该海域和诸多重要国际航线。南海海
域是重要的国际航运通道,巴士海峡、龙目海峡、
马六甲海峡等构成了全球仅次于地中海的第二
大海上通道。其中,最具战略影响力的是连接太
平洋与印度洋的马六甲海峡。该海峡全长约600
海里,沿岸有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
国家。每天有200艘以上的货轮进出马六甲海
峡,其中载运的石油绝大多数运往中国、日本和
韩国。从南下印度洋的方向看,几乎所有通过南
海的空中和海上航线都要通过南沙群岛。
外国侵占南海现状:
截至2000年,在南沙群岛较大的52个岛礁中,
中国仅控制9个(其中太平岛礁由中国台湾控
制),越南在南沙群岛抢占岛礁29个。菲律宾抢
占岛礁9个,马来西亚抢占岛礁5个。
按照这些国家政府宣布的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
济区范围,越南侵入中国断续线内海域可达100
多万平方公里。菲律宾可达41万平方公里,马
来西亚可达27万平方公里。印度尼西亚提出以
纳土纳群岛为基线,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也进入
了中国断续线以内。文莱单方面声称的专属经济
区,侵入中国断续线内约3000平方公里。
截至2005年,中国在南沙群岛仅控制8个岛礁
(包括台湾控制的太平岛),其他44个岛礁基本上
被周边国家瓜分。其中。越南29个,菲律宾10
个,马来西亚5个。此外,越南仍对中国实际控
制下的西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南海一些较小的
岛礁,也有许多处于他国的控制之下。“九段线”
已名存实亡。这样。在中国南海岛礁争夺中,主
要有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中国,加上中国
台湾,共四国五方的争议。在中国南海海域争夺
中,涉入的国家更多,形成了越南、菲律宾、马
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中国,加上中国台
湾,共有六国七方的争议。截至2009年,越南、
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已在占据的岛礁上扩展建
设,以逐步实现“驻军常态化、工事永久化、阵
地纵深化”。它们改变抢占岛礁扩大“主权”范
围的政策,转为以军事控制、行政管理和经济开
发并重的方式强化对南沙群岛的“有效占领”,
企图谋求对南沙群岛“主权”的合法化。
马来西亚
从1997年6月开始,马来西亚海军舰船对南海
的侦巡范围扩大至北纬8度以北海域。空军飞机
亦频繁到它所占岛礁及“专属经济区”侦察巡逻。
自1998年派兵侵驻榆亚暗沙和簸箕礁后,马来
西亚在南沙群岛东南海域的防御已基本成为一
个整体,可控制南沙群岛约1/4的海域。
菲律宾
菲律宾不断增派舰艇、飞机到南沙群岛和中沙群
岛黄岩岛海域进行“主权”巡逻,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