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人教部编版?八上第六单元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21.86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4-25
总字数:约5.82千字
文档摘要

人教部编版?八上第六单元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嘿,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这节课,我们不仅要从课本里学习,更要用心去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我会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把历史人物和事件带到我们面前,让你们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代的激情与悲壮。我会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让你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历史知识,激发你们对历史的热爱。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历史的旅程吧!??????

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历史思维能力,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培养批判性思维,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复杂因素,形成自己的见解。

3.增强文化自信,认识到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历史使命。

4.增进爱国情感,通过学习历史人物的英勇事迹,激发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学情分析

在八年级的学生群体中,他们对历史事件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这样具体而复杂的历史事件,他们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表面。从知识层面来看,学生们对近代史的基本脉络有一定的掌握,但对于具体事件的历史细节和背景知识可能较为欠缺。在能力方面,学生们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分析能力和初步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提高。

在素质方面,学生们对国家历史和民族精神有一定的认同感,但面对复杂的历史情境,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可能不够成熟。行为习惯上,学生们通常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但在深入思考和表达个人观点时,有时会显得犹豫不决。

这些学情特点对课程学习产生了以下影响:首先,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帮助他们建立起完整的历史认知框架。其次,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再者,通过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针对这些情况,本节课将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确保每位学生人手一册。

2.辅助材料:搜集与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相关的历史图片、图表、历史视频资料,以便于学生直观理解历史情境。

3.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以便播放视频和展示图片、图表。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提供便利的书写和讨论空间;准备实验操作台,用于模拟历史事件或进行简单的历史角色扮演活动。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历史的长河,探索那段充满硝烟与变革的岁月。请大家拿出课本,翻到第六单元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分别发生了什么?

【学生回顾】

学生1: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华的开始。

学生2:西安事变是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而发动的。

【提问】

那么,这两件事有什么联系呢?它们各自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思考】

学生1:九一八事变让日本侵略者开始侵占中国领土,西安事变则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转折点。

学生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陷入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

【新课导入】

很好,同学们的回答都很准确。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究这两段历史事件,了解它们背后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一、九一八事变】

1.首先,我们来了解九一八事变。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导火索和主要过程。

2.(学生阅读课本,教师巡视指导)

3.请同学们分享你们的发现。

【学生分享】

学生1: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地点在沈阳。

学生2:导火索是日本关东军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铁路,然后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

学生3:主要过程是日本关东军迅速占领了沈阳,随后侵占了整个东北。

【教师总结】

同学们总结得很到位。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标志着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也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救亡运动。

【二、西安事变】

1.接下来,我们来看西安事变。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和结果。

2.(学生阅读课本,教师巡视指导)

3.请同学们分享你们的发现。

【学生分享】

学生1: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

学生2:原因是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发动了“兵谏”。

学生3:经过是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将蒋介石软禁在西安,要求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学生4:结果是蒋介石同意了他们的要求,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

【教师总结】

同学们对西安事变的了解也很到位。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