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4当代主要疾病和预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4.13.4节,主要围绕当代主要疾病及其预防展开,包括传染病、慢性病和地方病等。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与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学习的人体生理和健康知识相关,通过复习已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疾病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探究和责任担当意识。学生将通过学习当代主要疾病的类型和预防方法,增强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培养科学探究疾病成因和预防措施的能力,以及形成关注公共健康、积极预防疾病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传染病、慢性病和地方病的概念及其特点;
②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③理解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
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健康问题,提出合理的预防建议。
2.教学难点,
①深入理解传染病、慢性病和地方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②理解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在传染病传播中的作用;
③分析个人行为对慢性病发病风险的影响;
④在实际情境中,如何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材,特别是第4.13.4节的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与传染病、慢性病和地方病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互动性。
3.实验器材:准备模型或实物,如病毒模型、显微镜等,用于展示微生物的形态和特性。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以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同时确保实验操作台的安全和整洁。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当代主要疾病和预防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疾病吗?疾病对我们健康有什么影响?”
展示一些关于常见疾病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疾病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简短介绍疾病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以及预防疾病对于提高生活质量的必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当代主要疾病和预防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疾病的基本概念、主要类型和预防措施。
过程:
讲解疾病的概念,包括其定义、分类和特征。
详细介绍传染病、慢性病和地方病的类型、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当代主要疾病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疾病的特性和预防方法。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疾病案例进行分析,如新冠病毒、心血管疾病、近视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预防措施和治疗效果,让学生全面了解疾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科学预防减少疾病发生。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疾病案例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案例的预防措施、影响因素和可能出现的挑战。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疾病预防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案例的预防措施、讨论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疾病的基本概念、类型、案例分析、预防措施等。
强调疾病预防对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健康,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一种疾病的预防方法,并设计一个宣传海报,提高同学们的健康意识。
7.课堂延伸(5分钟)
目标:激发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过程:
提出一些与疾病预防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研究。
推荐一些与疾病预防相关的书籍、网站等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
8.教学反思
目标: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过程: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氛围、教学方法等,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
记录教学反思,以便在未来的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疾病预防科普书籍:推荐《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生活指南》等书籍,这些书籍详细介绍了各种疾病的预防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
-疾病预防相关纪录片:如《健康之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