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2节海水“晒盐”第1课时海水“晒盐”的过程教学设计(新版)鲁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本节课内容选自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2节海水“晒盐”第1课时。主要包括海水“晒盐”的过程,涉及海水蒸发、结晶等化学现象,旨在让学生了解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海水“晒盐”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2.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蒸发结晶的基本方法。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培养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海水“晒盐”过程中蒸发和结晶的原理理解,包括水分蒸发导致盐类物质浓度增加直至结晶的过程。
②实验操作步骤的掌握,包括如何准备实验材料、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如何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等。
③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蒸发过程中溶液浓度的变化,以及结晶点与温度的关系。
2.教学难点
①理解海水蒸发过程中盐类物质溶解度变化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数据验证这一关系。
②精确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挑战。
③将实验现象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解释宏观的蒸发结晶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实验室盐溶液蒸发装置、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电子秤、加热器、电子天平、蒸发皿、记录本。
-课程平台:学校化学实验室管理系统、多媒体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海水“晒盐”过程的教学视频、相关化学原理的动画演示。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实验演示、多媒体课件、小组讨论。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5分钟)
详细内容: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海盐是怎么来的吗?”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展示一张海边的图片,描述盐场的情景,介绍海盐的来源和重要性。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究海水‘晒盐’的过程。”
2.新课讲授(15分钟)
详细内容:
-①讲解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解释海水中的盐分通过蒸发作用结晶析出的过程。
-使用多媒体展示海水蒸发结晶的动画,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提出问题:“蒸发结晶过程中,盐分溶解度和温度有何关系?”引导学生思考。
-②介绍实验器材和操作步骤,包括实验装置的准备、溶液的配置、加热方法等。
-详细讲解每一步的操作要领,确保学生能正确执行。
-③分析蒸发过程中盐溶液的浓度变化,结合实验数据进行讨论。
3.实践活动(15分钟)
详细内容: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教师讲解的步骤进行操作。
-每组学生负责一部分实验,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观察并记录蒸发过程中盐溶液的变化,包括温度变化、蒸发速度等。
-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比较不同条件下的结晶效果。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详细内容:
-举例回答:“实验过程中,为什么有些组别结晶效果更好?”
-学生讨论可能的原因,如加热速度、溶液浓度等。
-回答:“在实验中,如何判断盐溶液已经达到饱和状态?”
-学生讨论如何观察盐结晶的现象,如溶液表面是否有晶体析出等。
-回答:“如果我们要提高海盐的产量,有哪些方法可以尝试?”
-学生讨论提高蒸发效率、优化结晶条件等方法。
5.总结回顾(5分钟)
内容: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海水“晒盐”过程中蒸发和结晶的原理。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鼓励学生思考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用时:45分钟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海水化学资源及其利用》
-《海洋盐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海水淡化技术及其在海水晒盐中的应用》
-《盐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海水中的微生物及其在盐业中的应用》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海水中的其他化学成分,如镁、钾等,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探究不同地区海水的盐分含量差异,分析其成因和影响因素。
-研究海水晒盐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探讨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最新进展,思考其在海水晒盐中的应用前景。
-分析盐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措施,探讨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研究微生物在海水晒盐过程中的作用,探讨如何利用微生物提高盐业生产效率。
-通过实验或模拟,探究不同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对海水晒盐过程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海水晒盐的科普文章,向公众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