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意图
本课旨在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国家在新时期的新变化,帮助学生了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学设计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为基础,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文献阅读、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资本主义国家在战后的发展特点和挑战。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变化的能力,提升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素养;增强学生的全球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关注现实、思考未来的历史责任感;通过学习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培养其历史使命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高一之前,已经学习了初中历史,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主要国家的历史发展以及战后世界格局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对于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如福利国家制度、新自由主义政策、全球化进程等,学生的知识储备相对有限。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高一年级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普遍较高,尤其对近现代史和国际关系等领域表现出较强的兴趣。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逐渐增强,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史料来理解历史事件。学习风格上,学生既有喜欢独立思考的,也有偏好合作学习的。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理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对复杂的经济政策和社会现象理解困难;二是缺乏对战后国际关系和全球化的深刻认识;三是分析问题时可能陷入片面或主观判断。此外,学生对历史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实物教具(如资本主义国家货币、标志物等)、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平台、历史教育资源网站
-信息化资源: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变化的视频资料、相关学术论文和书籍摘要、在线历史数据库
-教学手段: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展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图片,如经济繁荣的城市景象、社会福利设施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
-回顾旧知:提问学生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战后世界格局的相关知识,检查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
-介绍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情况,包括政治体制、经济政策和社会变革。
-分析福利国家制度的兴起及其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讨论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实施及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冲击。
-举例说明:
-以英国、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具体案例,展示福利国家制度的实施效果。
-通过比较分析,说明新自由主义政策在不同国家的影响差异。
-互动探究: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对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角色,让学生体验不同观点的碰撞和融合。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
-完成课堂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组合作完成案例分析,分析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对某一具体事件的影响。
-教师指导: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个别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加深理解。
-针对学生的不同理解和困惑,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解答。
4.拓展延伸(约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提出问题:未来资本主义国家可能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
-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进一步研究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趋势。
5.总结与反思(约5分钟)
-学生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教师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指出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思考的问题。
-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
知识点梳理
1.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情况
-政治体制:民主制度、多党制、社会福利政策等。
-经济政策:国家干预主义、混合经济体制、福利国家制度等。
-社会变革:人口结构变化、城市化进程、教育普及等。
2.福利国家制度的兴起与影响
-福利国家制度的背景:战后重建、社会矛盾缓和、民主政治发展。
-福利国家制度的主要内容: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等。
-福利国家制度的影响:提高民众生活水平、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