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嗨,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主题——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我们将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用我们的眼睛和心灵去发现那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小生命。????这不仅是一次生物课的学习,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成长的旅程。????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去探索生命的奥秘吧!????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在本章节中,我们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观察与探究能力:通过实地调查,提升学生观察自然、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
2.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进行思考和分析。
3.环境意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团队合作:在调查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识别并描述周边环境中不同类型的生物。
②掌握调查方法,能够设计简单的调查方案,记录和分析调查数据。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使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2.教学难点,
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调查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生物学原理。
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能够分析调查结果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③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解决在调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笔记本电脑、投影仪、高清摄像头、录音设备
-课程平台:人教版生物课程资源网站、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生物多样性图片库、在线调查问卷模板、实地调查视频案例
-教学手段:现场教学、小组讨论、观察记录表、数据分析软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我们身边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有的小巧可爱,有的庞大壮观,每一种生物都有它独特的生存方式。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看看我们周围都有哪些生物朋友。(微笑)
-回顾旧知: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生物分类吗?今天我们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首先,我会简要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然后,我会详细讲解如何调查和识别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举例说明:我会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不同类型的生物,比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并讲解它们的特征和生存环境。
-互动探究:我会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如“为什么生物会多样性?”、“生物与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等,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观点。
3.实地调查(约30分钟)
-学生活动:接下来,我们将走出教室,进行实地调查。我会提前准备调查工具,如放大镜、记录本、相机等,并分配给学生。
-教师指导:在调查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观察生物,记录数据,并解答他们在调查中遇到的问题。
4.数据分析(约20分钟)
-学生活动:回到教室后,我会引导学生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学生需要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图表,并尝试解释这些数据背后的含义。
-教师指导:在学生分析数据时,我会提供必要的帮助,如指导他们如何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如何从数据中提取信息等。
5.总结与反思(约10分钟)
-学生活动:我会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调查成果,并讨论他们在调查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教师总结:最后,我会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环境、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约5分钟)
-我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如让学生观察家中或学校内的植物和动物,记录它们的特征,并思考它们如何适应环境。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生物与环境》科普书籍:推荐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科普书籍,如《自然界的奇迹》、《生物多样性保护手册》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国家地理》杂志:介绍世界各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拓宽学生的视野。
-生物学纪录片:如《生命的奇迹》、《地球脉动》等,通过视觉和听觉的体验,让学生感受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拓展建议:
-观察日记:鼓励学生记录自己在家乡或学校周边观察到的新型生物,以及它们的生长环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生态环境调研: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或学校的环境保护活动,如植树造林、清洁河流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环保知识。
-生物多样性调查项目:指导学生开展关于特定物种的调查项目,如昆虫、鸟类、植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