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
香港回归纪念碑
什么是新闻?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文体。
什么是新闻
广义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解说词
狭义新闻指消息。
新闻的结构
标题:正标题、副标题。
导语:第1自然段或开头一两句话,简要概括新闻最
主要事实。
主体:导语之后,新闻内容的主要部分,具体展开新
闻事实的叙述。
背景:新闻的从属部分,背景材料。
无固定位置,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
结语:位于文末,可有可无。
构成新闻的要素
When:何时
Where:何地
Who:何人
What:何事
Why:何因
How:何果
本文是一篇特写,特写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的“特写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本文结构
标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
导语:(1)
末任港督离港,标志英统治结束。
主体:(2-10)具体叙述英国殖民者的告别仪式。
结语:(11)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文本研习
新闻主体部分按什么顺序写成?
分别写了哪几个场景?
时间顺序
第一场景: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第三自然段)
彭定康和女儿离开总督府
第二场景: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第五自然段)
彭定康接过降下的旗帜
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第八自然段)
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第十自然段)
《别了,“不列颠尼亚”》
获第8届“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
问题探究
“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标题有何内涵,有什么独到之处?
本文标题的含义
①从字面上看,是写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这个“别了”是对现实事件的真实描述;
②“不列颠尼亚”号是英国皇家油轮,停泊在香港港口,象征着英国在香港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终告结它的离去束,香港正式回到祖国怀抱;
③“别了”两字,委婉中带有自豪的口气,反映了当今中国国力不断增强,昔日的屈辱将不再复返。
问题探究
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事实时,还适当的运用一些“闲笔”,请找出来(在哪些段落里),你觉得插入这一部分有用吗?
“闲笔”不闲
历史背景与新闻事实的有机融合
——在对比中增加内容的厚重感。
问题探究
如何理解“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到海上去”?
(1)使用“大英帝国”这一词语,强调了这个民族当时的侵略性,讽刺意味溢于言表,揭露了这个号称“日不落帝国”的霸权主义的实质。
(2)一方面这是现实场景的描绘,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
(3)运用对比,意蕴丰富:当年从海上耀武扬威而来,今天黯然从海上离去。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7月1日凌晨,天安门广场万众欢腾,喜迎香港回归祖国
“彭定康的车轮原地转起了圈子,但历史的车轮是不会在原地转圈的。”
“按惯例,历任港督离港前都要坐车绕总督府两圈,彭定康也不例外。只是不同的是,彭定康没有继任了。”
凤凰卫视的解说词
中央电视台记者白岩松的现场解说词
延伸拓展
诗人
总督府前车马稀,
缓降慢别米字旗。
小号声中斜阳暮,
细雨蒙蒙霸权离。
如果你是现场记者,面对观看实况转播的亿万观众,你想说些什么?
延伸拓展
香港回归交接仪式
作业:课后探究:
这篇新闻在报道香港回归这样宏大的场景时叙述沉着而冷静,没有直接的议论和抒情,但我们能感受到丰富而细腻的情感,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为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字)
2005年8月22日是一代伟人邓小平诞辰101周年纪念日,21日起,“小平南巡座舰”将停靠长沙湘江杜甫江阁3个月,供长沙市民参观。
“小平南巡座舰”属037型猎潜艇,称宁明号,舰长59米、宽7.8米、吃水3米,是上世纪80年代国内装备最先进、武器最精良的战舰之一。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