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细菌
【整体设计】
K教材分析2
在上一节课,同学们已经了解了细菌和真菌分布、菌落特征等,对细菌已经有了感性
认识。本节是本章重点内容,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非常重要生物,作为分解者,它是
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起到维持生态平衡作用。教材从细菌发现、形态、结构、营
养方式等方面讲述了细菌基本知识。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利用日本731
部队在我国进行细菌研究,大搞细菌战等材料导入新课,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民族
责任感。然后通过细菌发现过程,阐明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通过介
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思维和精细实验基础
上。
细菌个体很小,其形态和结构特点又是本节重点内容。可以通过展示高倍显微镜和
电镜下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从而得出细菌从形态上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
结论;再通过《观察与思考》材料,让学生了解细菌结构。通过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
比较,突出细菌特征是没有成形细胞核。根据细菌没有叶绿体,引导学生推测细菌生
活方式,得出细菌只能利用现成有机物生活,生活方式为异养结论。
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快速繁殖以及芽抱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学生可能会感到
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或用课件展示等形式,使之形象化。
本节教学要以观察、讨论为主,重点对学生进行推测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
K三维目标2
③知识与技能:
1.了解细菌发现过程;
2.能够描述细菌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
3.了解细菌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比较能力。
③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电子显微境下细菌图片,了解细菌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并进一步推测
细菌营养方式;
2.观看教师展示细菌分裂图片和CAI课件,了解细菌快速繁殖。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密切相关;
2.培养学生爱国思想和对科学研究勇于探索精神,意识到讲究个人卫生必要性。
K教学重点2
1.细菌形态特点和细菌结构特征以及细菌营养方式;
2.细菌生殖方式。
K教学难点2
1.巴斯德实验理解;
2.细菌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比较;细菌生殖及分布广泛原因。
K课时安排21课时。
K课前准备2
教师:准备有关细菌形态、结构和生殖等图片资料,CAI课件,显微镜,细菌永久涂
片等。
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站,搜集与细菌有关材料;加强课前对本节内容预习。
【教学设计】
K导入新课2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展示与细菌战有关图片
学生交流所知道细菌战历史知识,然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资料:
(1)七三一部队1932年在中国哈尔滨设立研究中心。这支部队拥有3000多名细菌
专家和研究人员,分工负责实验和生产细菌武器,残忍地对各国抗日志士和中国平民健康
人体用鼠疫、伤寒、霍乱、炭疽等细菌和毒气进行活人实验和惨无人道活体解剖,先后有
一万多名中、苏、朝、蒙战俘和健康平民惨死在这里。
(2)731部队当时已具有可将人类毁灭数次细菌武器生产能力,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