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高中生物学浙科版选择性必修3:第二节 通过体细胞杂交可获得新的植物体-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264.35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4-30
总字数:约2.85千字
文档摘要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生物

年级

高二

学期

春季

课题

通过体细胞杂交可获得新的植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原生质体制备和融合的模拟活动,认同酶的专一性和细胞膜流动性的原理,强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生命观念)

2.基于事实和证据,运用资料分析,类比推理的思维方式,优化育种策略,探讨异源融合细胞的筛选方案,提升迁移应用及逻辑推理能力。(科学思维)

3.通过发现和解决体细胞杂交技术涉及的若干问题,能够理解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并认识到通过该技术可以获得具有新遗传特性的植物体。(科学探究)

4.结合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发展史和最新科研成果,讨论体细胞杂交技术在植物育种方面的应用前景,增强对科学技术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

5.通过AI绘图、AI问答、AI视频等现代技术的应用,学会借助信息技术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借助物理模型,体会原生质体制备的方法,认同原生质体融合的多种结果。

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各环节操作要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难点:

1.植物细胞去壁过程需面临和解决的原生质体涨破、污染、筛选和纯化等若干问题。

2.结合应用体细胞杂交技术分析植物育种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教师提出问题:一株植物能否实现“美味薯条蘸番茄酱”?并展示智能AI自动生成的“番茄-马铃薯”植株。

通过AI绘图、观看视频等方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

学习任务一:育种策略分析与选择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培育出这种“地上部分结番茄,地下部分长土豆”的新品种呢?。【展示常见育种方式,暂停视频分析和选择】

引导学生思考: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使一棵植株上兼有两者全套的遗传信息呢?我们一起来看嫁接技术能否做到?

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以在这些策略的基础上创新育种方式,既可以像基因工程一样融入基因,又能够像嫁接一样保持两者全部遗传特性呢?

学生结合育种目的:培育“番茄-马铃薯植株”,对常见育种方式进行分析

学生观看视频,体会嫁接技术理论上可以达到育种要求。

在各种育种方式的技术上提出,将两亲本遗传物质融合到一个细胞---体细胞杂交

策略主要指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对相关概念、规则和原理进行选择和重组的过程。

任务一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对各种策略的优缺点加以分析,优化创新,提出新的育种方案

学习任务二(重点):逐步剖析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

学习任务二(重点):逐步剖析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

学习任务二(重点):逐步剖析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

学习任务三:结果偏差析缘由

了解:植物体细胞杂交实验研究历程

延伸思考:与杂交育种的异同点?

联系实际应用技术模型

活动1:初步构建技术路线图活动2:发现并解决各环节操作难点

问题1:植物细胞融合遇到的第一个障碍是什么呢?

借助AI问答,图片展示等方式理解“原生质体”、“原生质层”的概念

问题2、如何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

①借助物理模型,模拟酶解去壁的过程:“泡沫板模拟细胞壁,水晶泥模拟原生质体”。手动剥除泡沫板,可模拟机械法去除细胞壁的过程;将丙酮溶液倒入培养皿中,稍没过细胞模型,基于相似相溶的化学原理,丙酮会缓慢溶解泡沫板,但不会溶解水晶泥,模拟了利用酶的专一性去除细胞壁,也减少了对原生质体的破坏。

②分段播放实验操作视频,思考如何解决去壁过程中将会面临的若干问题:有了细胞壁的保护,如何避免原生质体的涨破?如何保证原生质体不被杂菌污染?如何纯化分离原生质体?所得到的原生质体活性一样吗?如何检验

问题3、如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①介绍诱导方法和原理

②两亲本原生质体的融合模拟活动

问题4、如何筛选出异源融合的原生质体?

【资料分析,知识迁移】

资料1:1970年,科学家通过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了膜蛋白呈现流动状态。

资料2:在HAT培养基中,B淋巴细胞高度分化而不分裂,骨髓瘤细胞因不能合成核苷酸而被淘汰,杂交瘤细胞则借助B淋巴细胞的遗传特性合成核苷酸,而长期存活与繁殖。

资料3: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颜色、大小、形态有差异。

问题5:如何利用杂种细胞获得杂种植株?

回顾上节课植物组织培养相关内容,并尝试完善体细胞杂交技术路线图。

活动3:完善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图

展示1978年梅尔彻斯等科学家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获的“马铃薯--番茄”的结果图片,分析原因。

尽管如此,科学家们从1960年成功制备原生质体,到1978年成功培育杂种植株,经过了漫长的研究历程,该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应用经过了无数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最后老师给大家分享一项科研新成果,让我们一起感受科研人的辛勤和执着

与传统杂交育种进行对比

【课外探讨】1.植物A细胞核中具有耐盐碱基因,植物B细胞质中具有高产基因,如何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