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品“桃花”.docx
文件大小:18.93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4-30
总字数:约1.27千字
文档摘要

教学设计

名称

《桃花源记》品“桃花”

知识点来源

?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人教部编版

?所属章节:八下三单元

设计思路

本节微课立足课标和教材,选取生活中与桃花源相似的情境,为学生

创造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的学习氛围。除此之外,本节微课属于教师、

学生共同出境,主要问题由学生讨论交流并思考分析得出,体现了学

生的主体地位,且适合应用到线下实际课堂中。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探寻“桃花”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寻“桃花”的象征意义。

难点:品味陶渊明追求的理想之国。

教学过程

动画导入-引出作者

他从乱世红尘来,曾满怀豪情,胸怀天下,不料社会动荡,一片污浊,于是他独善其身,追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宁静。他将青山绿水,男耕女织化作一首诗。千年已过,桃花每年都会盛开,他就是:陶渊明。(视频)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林”。一起来探寻“桃花”的象征意义。(展示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寻找“桃花林”

首段“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有所交代,武陵指的是湖南常德一带。

那如果想再准确缩小一下位置可以发现,本文以渔人的视角开始交代“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视频

可以看到桃花源正巧在桃花源洞前。

研读课文-走进“桃花源”

桃花源有什么?渔人有何所见、所历、所闻?请同学们讨论并概括。

所见

所历

所闻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环境优美富饶

生活安乐幸福

民风热情淳朴

村民与世隔绝

深入文本-辨别“桃花源”

这样的桃花源真实存在么?

真是之地

虚幻之境

时间、地点、证人(刘子骥)

一林一洞之隔,长久无人发现

处处志之

判断:不存在

背景链接

东晋王朝更替频繁,统治腐败,赋税繁重,民不聊生。陶渊明晚年面对朝廷的征召,本可以拜倒在逆臣刘裕的手下,可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归隐田园,并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夸父诞宏志

乃与日竞走

馀迹寄邓林

功竟在身后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九》节选-陶渊明

这里的邓林就是桃林的意思,在上古神话中,夸父逐日而死,死后,他的手杖,化作一片桃林。所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颇有几分英雄之气,就像远古的夸父,勇于追求!陶渊明笔下大片桃花林亦是对理想之国的追求。

小结-桃花象征意义

纵使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桃花林并不存在,但他心中依旧有桃花盛开,那是对战争、压迫、剥削的反抗;是美好、理想、希望的化身。

作业-给陶先生写回信

希望大家在今天的学习过后可以更加珍惜我们现今的生活。所以今天的作业是以信件的形式为陶先生描述我们现今的所见、所历、所感,要注意信件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