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课第一框:《追求智慧的学问》回溯觉醒年代 追寻智慧之学.docx
文件大小:17.89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4-30
总字数:约1.64千字
文档摘要

教学设计

名称

《回溯觉醒年代追寻智慧之学》

知识点来源

□学科:思想政治□年级:高二年级□教材版本:部编版

□所属章节: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一课第一框“追求智慧的学问”

设计思路

本微课以花“young”少年旅行团的红色研学之旅为线索,以“回溯觉醒年代,追寻智慧之学”为总议题。从1840年到1921年、从1921年到今天,本微课跨越中国共产党人对救国道路和真理进行不懈追寻的百年峥嵘岁月,以超广角的时空运镜构建问题情境、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运用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本微课注重价值引领,课外拓展活动要求学生为中国航天人撰写颁奖词,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倡导学生将个人成长投身于祖国建设,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1.通过围绕中国共产党人对救国道路和真理进行不懈追寻展开议题探究,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科学各自的内涵,理解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掌握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与联系,强化科学精神素养;

2.通过自主探究问题情境,将理论联系实际,提升运用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为中国航天人撰写颁奖词的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将个人成长投身于祖国建设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强化政治认同素养和公共参与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科学各自的内涵,理解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掌握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难点:理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学会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自己。

教学过程

议题导入:花“young”少年旅行团的红色研学之旅

以红色研学之旅的形式创设情境线索,从1840年到1921年、从1921年到今天,问题情境将跨越中国共产党人对救国道路和真理进行不懈追寻的百年峥嵘岁月。

子议题一:初心如炬,求索中国智慧

议学材料:近代中国,不同的阶级和派别都陆续提出自己救亡图存的见解和方案。从地主阶级到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从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到民主共和,再到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主张学习民主和科学,成立无产阶级政党,最终找到了最适合国情的道路。

议学探究:为什么这些阶级有不同的主张?他们的思想与行动之间是什么关系?

议学生成: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关系;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与联系、错误倾向。

子议题二:萌芽伊始,叩问科学殿堂

议学材料: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是民国时期科学研究事业的开拓者、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都有卓越贡献。他强调科学研究工作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掌握科学方法,促进了我国近代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

议学探究: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等具体科学知识等于哲学思想吗?为什么蔡元培先生强调科学研究工作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议学生成: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区别与联系、错误倾向。

议学升华:永无止境,树立崇高理想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百年前,一群和我们差不多年纪的青年人为了国家兴亡和民族振兴抛头颅洒热血。穿越百年时空,革命先烈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家国情怀和“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革命品质仍还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新时代青年。

观看视频《建党百年之错位时空》,跨越百年错位时空,与百年前的中国青年对话。倡导中国青年树立崇高理想,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自觉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指导实践,践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议学延伸:学以致用,解读生活哲学

“我为中国航天人打call”——为中国航天人撰写一份颁奖词,主要内容包括他们是如何取得这些成就的,你从他们身上学习到的精神品质,青少年应如何将航天精神贯彻到学习生活中去,字数控制在2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