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永遇乐,词牌名。;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家及作品,积累文学常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赏析作品中的典故
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作品中运用的手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结合作者人生遭遇,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辛弃疾(1140—1207),字,号,济南历城人。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艺术风格以为主,与苏轼并称为“”,传世词有600多首,皆冠两宋。其词抒发,倾诉的悲愤,乃“”。;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在词人中,他是个英雄。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是名垂千古的爱国名将,他从小目睹陷区景象,立下立功报国、恢复失地的大志。21岁时,他就组织义军,曾率50余众踏入金营,活抓叛徒。宁宗喜泰三年(1203),64岁的辛弃疾被掌权的韩侂胄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任辛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镇江,积极为北伐作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被采纳,后又被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
辛弃疾在镇江时,一面派遣人到金国侦察形势虚实,一面准备招募沿边士兵训练。这时离他渡江南归已四十三年了,当他北望扬州,想起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想起自己青年时期的战斗生活时,满怀悲愤而写下《永遇乐》词。;;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
;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上片小结:;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思考: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
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思考: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下片小结:;表现手法:;用典赏析:;全词总结:;辛弃疾借古讽今,追怀刘裕驰骋疆场,而刘义隆草率北伐、溃不成军的史实痛感山河沦陷,南??统治者无北伐复国之志,有苟且偷安、弄权谋私之实;英雄无用武之地,自己报国无门。因此,辛弃疾的怀古之情更多表现为悲愤不平和忧心如焚。